推荐文章

当前位置 | 首页 | 资讯 | 商学院

面对新冠疫情,除了“活下去”更要思考未来“怎么活”!

来源:食品板 2020-02-22 10:43 作者:佚名 编辑:小琪

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,让2020年的开年显得非常特别。等时过境迁,相信在每个有记忆力的国人脑海里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。

本期分享嘉宾:观峰咨询首席战略专家 杨永华

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,让2020年的开年显得非常特别。等时过境迁,相信在每个有记忆力的国人脑海里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。

诚然,这次突发的传染性疫情,不仅让餐饮业陷入困境,受到波及的还有商业、影视业、旅游业、娱乐业、交通业等,可以说,这种影响一定是“倾巢之下,安有完卵”。因为整个经济是一个生态,没有哪个行业可以独善其身,食品行业自然也不例外。

疫情当前,需要思考战术更需要思考战略

疫情当前,相信绝大多数食品企业每天都在思考:有没有什么“奇招”让自己不受影响,甚至可以“弯道超车”。各种媒体也是纷纷解读应对之策,但是“不疼不痒”的“术”不仅没有让大家复归平静,反而显得愈发急躁与不安。

我们面对诸多企业和媒体追问疫情时期有什么“妙方”,总是以二十多年的企业实践和咨询经验而“负责任”地说:这种大的背景下,没有什么“招数”可以扭转“乾坤”,所有的“术”只能是暂时的“缓解疼痛”,甚至是“麻醉”作用。此时此刻,企业需要思考的是战略而非战术。

历数从1998年的长江抗洪以来的天灾人祸,包括2003年的“非典”,2008年的“汶川地震”以及2009年美国爆发的“次贷危机”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,从中不难发现:这种大的历史性事件,都类似于“冰河纪时代”,都会开启一个新纪元,打开一个新时代,凡是留存的物种都是经过“冰河期”洗礼而成功“进化”物种。

2003年的“非典”正值中国互联网的“冬天”:那个时候,张朝阳还被媒体戏谑为“雾都孤儿”;那个时候,很少有人听说过“阿里”,更不知马云何许人也。也就是在互联网的“冰河期”,孕育了互联网电商,他们用了5年多的时间,实现了“自驱式进化”,成就了如今的事业。

今天,社会财富极大丰富,“拿命换钱”的时代已经结束,从消费的角度而言,“享受型”时代到来,人们思考更多的是“拿钱换命”。5G时代的到来,更大的“威力”是改变社会,深刻的变革体现在借助“机器人”,实现人类社会的“再分工”,真正让人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去享受生活。

这种趋势的背后是场景化消费和体验,单纯的物质商品对消费者的刺激会减弱,基于新的生活方式的精神产品会物质化。正如《物种进化论》中的一句话:所有科技的进步,都是为了让人类获得爱。

之所以讲了这么多看似无关的内容,是想提醒大家:在疫情面前,食品企业不仅要思考眼下如何“活着”,比“活着”更重要的还有未来战略。因为,战略的本质是现在做什么才会有未来。何况,就眼下思考眼下,不仅难以解决燃眉之急,还会失去未来。

两大变化,深刻影响未来产业趋势

当下,对于食品企业重要的是从战略的高度思考疫情之后,食品消费和面临着什么样的变化。我们预判,以下两个方面是食品企业面临的巨大变化。同时,食品企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跟上这两个方面的变化,即使熬过疫情的“寒冬”,也会消失在疫情后的“春天”。

消费从“卫生与健康”,向“养生与健康”转变

回顾2003年“非典”之后食品产业发生的变化,就能够“顺藤摸瓜”了。“非典”对国人巨大的改变是“卫生”,人们明白了“卫生与生命健康”。“非典”之后,中国进入了“全民卫生”时代,而食品也进入了“卫生时代”,很多以“地道材料”和“原产地效应”为主打的产品迅速崛起。

事实上,自“非典”以来,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首要关心的问题。尤其是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,更是让食品卫生与健康进入到“加速度”时代。其中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现象,就是食品饮料企业开始推出“透明化”工厂,邀请消费领袖到工厂参观。

2020年的这场肺炎疫情,是由“野味”引起,加之2003年的“非典”也是因为“野味”,未来人们一定会从吃的角度“管住嘴”,思考食品的“养生与健康”。这些内在驱动力的背后,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人们倾向于食品的“养生与生命健康”,这也就意味着,药食同源类的食品将迎来巨大的机会。

消费者从“爱吃”,向“会吃”转变

疫情前,消费者更多的表现是“爱吃”。各种食品只要能够在“口味”上俘获消费者的“芳心”,就能畅销。

疫情后,消费者会变得更加“会吃”,这种“会吃”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食材、对工艺的思考。企业必须从“药食同源”的角度,重新开发新品类,以迎合消费者“会吃”的消费需求。

据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统计,中国“药食同源”类的食材多达2000多种,这就意味着,“药食同源”类不仅产品丰富,而且经过疫情洗礼之后,需求也会出现“井喷”。我们经常提醒食品企业,产品不受消费者欢迎不是因为卖得贵“买不起”,而是因为太便宜“看不上”。面对“会吃”的消费群体,企业必须做到“价值完全交付”,也就是“真材实料”。没有真正价值提升的概念型产品,一定会被消费者抛弃。

同时,这种“会吃”一定会推动食品产业的整体产品升级换代。仅仅让消费者“爱吃”的产品市场存量会逐步被消费者“会吃”的产品取代。这种时代性的需求升级,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材料、工艺以及设备升级,实现“价值完全交付”。对于工业化的食品企业而言,未来巨大的挑战是如何做到“鲜”,如何通过冷链系统做到“锁鲜”。从椰子汁的“鲜榨”品类崛起,到统一冷灌装的“小茗同学”,都能得出消费需求升级对“价值完全交付”的依赖。

从国际市场看,冷链食品占据欧洲食品85%以上的市场份额,中国食品需求对冷链的“锁鲜”也会出现“井喷”。这类产品主要表现为简单烹饪的半成品和成品。诸如三全鲜食、自热米饭、自加热面等等,就是对传统的方便食品替代性升级。同时,这种产品也是对“外卖型”产品的一种竞争。因为食品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是“外卖型”食品。

最后,仍然提醒一下患有“疫情焦虑症”的食品企业:当下是需要思考如何度过难关,走过这个“冬天”。也许“多卖一点”能保住命,也许以“向死而生”的战略魄力和勇气做出“少买一点”也能活得更好。但是,企业决策者只有思考明白了“现在怎么做才会有未来”的生死命题,才能避免自己消失在“春天”里的厄运。

联系电话:0311-89105606 联系传真:0311-89105678 E-mail:foodszs@foodszs.com
版权所有:食品招商网 河北华糖云商营销传播股份有限公司
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1621号 冀icp备15014280号-5 经营许可证编号 冀B2-20190187